边地宝贷翡翠很多史籍均载,保山乃金银宝贷之地,早在公元1世纪,敦忍乙等永昌徼外的小国之君就开始遣使经永昌道向东汉王朝进献珍宝、悲翠等物。此后,保山特别是所辖腾冲非常早便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交通优势,成为国内历史上发育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最久...

边地宝贷翡翠 很多史籍均载,保山乃金银宝贷之地,早在公元1世纪,敦忍乙等永昌徼外的小国之君就开始遣使经永昌道向东汉王朝进献珍宝、悲翠等物。此后,保山特别是所辖腾冲非常早便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与交通优势,成为国内历史上发育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最久的翡翠集散地,并获得了翡翠之城的盛名 现在腾冲境内虽不产玉,但历史上却素有玉出腾越之说,事实上斯说亦非妄言,由于到今天仍以盛产翡翠闻名于世的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内外,三宣、六慰皆受命于朝,而腾越且兼戛鸠、蛮莫、猛拱、猛养而有之,而蛮莫所产,曰白玉、翠玉、黑玉猛密所产,宝石、宝沙、碧霞玺(《腾越州志》)。明代将来,因为国之疆域多有变故,这类玉石主产地相继脱疆他属,但保山、腾冲作为世界性的玉石集散地的地位并未因此动摇,而且还由此于保山腾冲摩谷间形成了一条玉石路、宝石路:大金沙江内外,万宝鳞萃皆从腾越进,故州城八宝(保)街,旧讹为百宝街。明代,宫廷采买官、太监、雄商大贾云集保山、腾冲,专购乃至专索珠宝玉石。杨升庵曾就此吟道:永昌城南宝井路,七里亭前碗水铺安得仙人缩地法,宝井移在长安街。张含则曰:成化年中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张志淳《南园漫录》载,成化庚子,太监王举索宝石不获,遂疏其(孟密)叛木邦之罪,请征之索宝未遂便刀兵相加,宝石之重可见一斑。在历久不衰的翡翠崇拜中,腾冲不只出现过绮罗玉、段家玉、寸家玉等一些价值连城的玉中奇葩,还出现了赵连海、张宝廷、刘采等很多靠采玉或市玉而为巨富的翡翠大王,而玉石的集散量亦大得惊人据民国时海关统计,1902年,登记入境的玉石为271担,1925年为376担 大规模的玉石贸易,使玉雕这门特殊的手工技艺应运而生并得以持续进步。至清末民初,仅腾冲城内即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三千余人,所琢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寸开泰《腾越乡土志》),一派兴盛景象。因为历代匠人多注生良玉精品,遗贸下来的很多次料、脚料不屑加工,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有的人家用玉石铺路砌墙的趣话,以至后来大家在开基建房时,常有挖出大坑玉石的妙事发生直到1997年,市政部门在对某街区推行改造时,犹有不少人挥镐舞锄,争相到施工现场淘玉。如愿以偿者变不乏其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腾冲一度沦陷于日寇铁蹄,玉市转衰;战后数十年商道中断,翡翠集散地渐移至泰国清迈,边地玉石贸易及加工亦随之萧条。直到改革开放后,伴随国门重开及腾密公路的修复通车,腾冲的翡翠业才重又恢复了蓬勃的生机,经营规模及加工技术、艺术水平亦有了长足的进步。
1994年孟厦,腾冲县人民政府还成功地举办了腾冲国际翡翠买卖节,从而使前人忆昔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资来的咏叹再度成为海内外宾客的眼见之实,而翡翠城及其璀璨夺目的珠光宝气,也随之成为八方来客啧啧称赏的迷人风景。( 保山)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特产供求网 »
翡翠:https://www.wzhile.com/news/202508/16/4576.html